编著:王建华 屈国峰
来源:日本合气道健身与修养
与对手之间的距离在任何一个对抗技击项目中都极为重要,距离太远攻击不到对手;距离太近又不利于自己发挥技术,同时近身的对手也对自己构成威胁。因此合气道非常重视对练习者的“空间距离感”培养。
日本武道把对手之间的空间距离称为“问合”。最常见的日本武道对手之间的距离称为“一刀一足”,即手持一把刀再加上一步的距离,也就是一上步就可以用刀尖碰到对方的距离。合气道的空间距离也大致与此相近,不过由于合气道的对抗方式主要是徒手相对,或一人徒手另一人持短刀,因此合气道的对手之间距离比“一刀一足”稍近。
合气道培养初学者空间距离感觉的基本方法是两人相对自然站立,然后两臂伸直,指尖相触。日语将双方都采用“右站立式”或“左站立式”的相对状况称为“相构”;一方采用“左站立式”,而另一方采用“右站立式”的相对状况称为“逆构”。
合气道培养初学者“空间距离感觉”的练习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手刀和模具短刀
手刀是练习合气道时的手型,模具短刀是练习合气道时的用具。
(一)手刀
在一般练习中,手刀是最主要的攻防手型。手刀就是把手掌当成一把略向后弯曲的刀来使用。是把手掌展开,五指自然伸直并略微分开,拇指一侧略向桡骨侧弯曲,以手臂小指一侧为刀刃。
(二)模具短刀
用比较柔软的塑料并外包以帆布,制成长约25厘米的模具短刀(图2-70)。是合气道徒手对武器的攻防练习中的假设武器。

二、手刀的位置
在两人的对抗中,手刀的位置可分上、中、下三个高度。
1.上段手刀
手臂上举至头上正中,手刀的“刀刃”(即小指一侧)正对对方(图2-71)。主要用于由上向下劈的动作。
.jpg)
2.中段手刀
手腕关节与肩同高或略高,肘关节略微弯曲,立掌于身体正中线,小指一侧正对对方(图2-72、图2-73)。主要用于向前推或向下砍打。
.jpg)
3.下段手刀
手刀下垂至腹前正中,拇指向前,其余四指向前下方(图2-74)。主要用于向前穿插或向前上推托。
.jpg)
三、合手刀进退步
合手刀进退步就是两人的距离练习,它不仅可以培养空间距离感,同时还可以练习站立姿势、步法移动、眼神、手刀的集中用力等诸方面能力,是合气道中二人对练的空间感觉基础和动作基础,非常重要。
练习合手刀进退步时,双方使用的是中段手刀动作。练习方法是两人相构(均同侧脚在前)站立,成中段手刀。用两人的手刀小指侧掌根在人体正中线处轻微相合(不能用力相顶,移动中也是如此)。然后以其中一方为主动方,运用进步、退步等步法向前后或斜前、斜后等方向移动;另一方为被动方,随主动方的动作而动。(图2-75)
.jpg)
练习时双方要注意:
(一)在移动中要始终注意保持两人之间的距离。
(二)保持身体姿势和手刀的正确手型。
(三)手刀位置始终要位于二人的身体正中线上。
(四)两手刀轻微相合不用力相顶;目视前方,呼吸自然。
练习一定时间后,双方交换主被动关系,即主动一方变为被动方,被动方转为主动方。然后,交换左右脚和左右手进行练习。使两侧的上下肢都能适应这种身体位置的关系和移动。
四、合小手
合小手就是两人的推掌对抗练习。合小手的练习方法是两人逆构(均异侧脚在前)成拗弓步站立,然后同时伸出同侧手,用手掌根相抵(图2-76)。双方同时逐步加力至最大,推动对方后退,如自己想向前跟进就继续用力推进。

合小手既是一个静力性保持距离的发力练习,也是一个在移动中保持距离和用力的练习。用力时身体要注意要略向下沉,运用腰腿的力量向前推动对方。同时要保持双方的手掌处于身体正中线上;用力时要注意呼气。
五、闪身练习
闪身练习主要是通过向左、右、左前、右前、左后、右后和后方共7个方向的移动躲闪,让初学者感受到在对方攻击时,自己闪身移动时的距离感。在完成闪身的同时,还要求身体处在便于反击对方的位置上。
正后方的闪身不易达到反击的位置要求,另外也显得比较消极,因此往往在练习中只练习其他6种闪身。
练习时,进攻一方可以用手刀进行刺击动作,也可以手持模具短刀做出刺击对方胸腹部的动作;防守一方在对方的手刀或模具短刀接近身体的一瞬间,做出上述6个方向的任意躲闪。
在进行闪身练习的时候,防守一方可以分两步进行。第一,不用手刀,只用步法和身法进行躲闪。这属于纯粹的防守练习。第二,使用手刀在躲闪对方攻击的同时砍击或推挡对方的手臂,使对方的攻击失去效用。这是一种由防守转为反击的练习。在击打对方手臂使其攻击失效的同时,要创造一种反击的位置关系,使对方漏出空当,让自己有反击的空间距离和便于发力的身体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