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16 bo 正心馆合气道
2014年6月16日,下午
.jpg)
贺老师总是问我对合气道还有什么困惑需要问。这个问题对于初学者可能很容易,因为他们会问许多关于怎么拿手、怎么上步之类的问题。但对我来说这个问题其实很难,我已经不再追求起手与步法的型练习,因为在我看来,一教二教三教四教、入身投、小手返、四方投,只是合气道基本站姿在不同方向上的移动。
即使同一种正面打的一教或者片手取的四方投,我自己也能总结出三到五种不同的做法,我所能感兴趣的或许仅仅是技法中意识控制在不同关节时的各种作用在人体的物理原理。对于过于教条的先后顺序,其实我不怎么感兴趣,因为我知道只要满足了原理条件,技法就会发挥作用,并不是靠百分之百的模仿动作本身在发挥作用。
但是每次我只举起一个手刀,或仅仅是迈了一个步子。老师就说“停,你做得太难了,新人是学不会这样的动作的。”我瞬间明白了这之中的意思,如果动作里蕴藏着太复杂的细节,人们是看不到所有环节的,即便看到了,也不可能在一两节课中记住,因为养成这些习惯是花了我许多年的时间。
之所以有这样的习惯,主要是我在学习合气道初期收到了盐田刚三(开祖内弟子,养神馆合气道创始人,Gozo Shioda)思想的影响。简单的说他认为合气道的核心基础在于将全身的力量集中在一点上,在适当的时机、移动向适当的方向,可以产生超出想象的呼吸力(Kokyu Power)。实现这一点,需要练习者将时机、方向、身体的架构、以及各个环节的运动节奏掌握在一瞬间爆发。
尽管时至今日,我已经明白了世上对呼吸力的理解并不仅仅是这一种。但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我对老师动作上的每个细节都非常注意,脚尖的方向、手腕的翻转,以及各个关节旋转配合的节奏,甚至他吐气时眼神所看的方向,我都反复努力的记忆并试图理解他每一个动作的意图。
了解他最根本的意图是重要的。因为没有人能把所有动作细节和节奏百分之百的复制。所以一个动作背后的真实意图其实才是引领全身为什么要改变方向、为什么要运行在这样节奏上的原因。
即使时至今日,我也不敢说自己完全明白了他在每一个技法背后的真实意图。因为在认识他的这些年里,他也在不断调整自己的技法,不断改变着自己更有效完成技法的真实意图。
但是现在,他希望我把动作从复杂的细节积累回归到简单的动作。一方面对于新人来说可以简单易学,并更容易受到启迪,在这基础上发展出更适合他们的合气道。另一方面我觉得,之所以过去我的技术动作总让人感觉技术不如思想广泛,是因为思想永远比动作要活跃,想到的未必能百分之百的用动作表达出来。所以之后的练习,我要努力的是放下思想的负担,把每一个动作做得自然而简单,而不是像一个缺少零件的复杂机器。
因为思想过于复杂,计算了太多时机、节奏、方向、距离的因素,让身体的负担很大,动作难以以自然的方式流动,自然也就不会与受方的力量更完美的结合。现在,或许是时候放下过去执着的一切,从没有一切的自己重新开始,从每一个基础的移动开始,放空自己,去感受取方与受方之间本来的流动。
老师说我的徒手技法看上去总是没有刀杖打的那么有型。我想刀杖的有型也许是因为我比较注意“停”的节奏和位置。但徒手的技法怎样能更有型一些,更让人看了赏心悦目一些。或许这是我这个练习阶段所面对的最大困惑。
.jpg)
在道场,我通常会比较关注矮个子和女性的练习者。因为我认为只有证实了技法能在她们手中有效的发挥作用,才是自己理解合气道最美丽的证明。毕竟合气道的起源是处于矮个子和瘦小的人如何运用技巧的武道。
.jpg)
武道是源于残忍的杀戮战场,无论什么美丽的修辞都难以遮掩这样的残酷,但是如果仅仅是执着于凶残的勇武,那并不是对武道的真实理解。在战场以外,武道依然有它存在于这个时代真实的意义。开祖用武即是愛的思想开辟了合气道,我们要怎样理解他,愿一起在练习中细心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