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斌楼,生于1898年,河北蠡县齐庄。自幼拜曾获清朝皇室“御翻子”封号的铁腿魏赞魁学武十余年,尤以“戳脚翻子”声噪乡里。
“戳脚翻子”又称为“九翻子”,是北派具有独特风格和悠久历史的拳种之一。十大门户“洪、留、戳、指、磨、弹、查、炮、花、龙”中的“戳”便是“戳脚翻子”。该拳套路严谨连贯,手法灵活敏捷,注重腿法,前后左右兼备,变化多,式子多为小架,美观大方,且注重内掩。
1915年春,17岁的吴斌楼带着师傅的一纸荐书,只身离乡闯江湖,最后落脚北京谋生。当时的京城,武林高手汇集,一个乍闯江湖的乡下后生也想跻身此地,谈何容易。
1920年直皖战争爆发,北京一镖局于惨淡经营中好不容易地揽到一笔护镖生意,却不料接镖的镖师突然患病,镖局上下非常着急。这时,先农坛有一道士以同乡身份向镖局保荐了吴斌楼,他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概,一口应承了下来。镖局初时对吴斌楼有些疑虑,可是镖行业实在不景气,好不容易有了一笔难得的生意,镖局只好铤而走险,启用新人。
当时,任何一家生意盈门的镖局,无不拥有一批武林高手充任镖师。新镖局开张为显示实力,都要“亮镖”。这实质是江湖上对该镖局武功实力的一次考察。因这家镖局生意清淡,一直未敢“亮镖”与同行竞争。
此次,吴斌楼准备替这家镖局“亮镖”,这对于乍闯江湖的吴斌楼而言,无疑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亮镖”成败既决定了这家镖局生意场上的命运,也决定了吴斌楼以后能否在武林立足。
三天后,吴斌楼充任大镖头,带着两名镖师,押送着两车装满贵重玉器的镖车启程。此行的目的地是河北境内的赤城,约250公里,途中山势险峻,河流湍急。
一日,吴斌楼一行来到雕鄂堡附近。突然,从路旁的树林中蹿出一蒙面人,手持一把鬼头刀,断喝:“不知死活的小子,竟敢闯爷爷的地盘,快丢下东西,滚回去吧。”
铮的一声,寒光乍现,蒙面人已经出手。只见手中一条九节钢鞭,“砰”的一响,蒙面人纵身一跃挥刀直砍吴斌楼头顶。吴斌楼斜身躲过一击,继而舞动九节鞭直攻他下盘。“霍,霍”两声,蒙面人左右两腿的脚踝处,已被九节鞭卷住。吴斌楼用力一拉,那人站立不稳仰面跌倒,吴斌楼抽鞭直砸他两膝,哪知那蒙面人却从油径绑腿处抽出一把短刀直插吴斌楼心窝。
“叭”的一声,吴斌楼左手拔刀挡了一下。蒙面人被震得短刀脱手而飞。蒙面人身法奇快,见短刀已失,便就地一滚以地躺刀法直剁吴斌楼小腿。吴斌楼是地躺高手,他挥刀舞鞭一个“就地行舟”带着刀光鞭影向蒙面人袭去……“嗖”,蒙面人倒飞丈外,拉下面巾露出一张古铜色的脸笑道:“后生可畏,老朽甘拜下风。”吴斌楼走镖成功,还以其鞭里加力招法,在途中“以武会友”中一举荣获“长鞭吴斌楼”的美誉。
吴斌楼走镖成功,还以其鞭里加刀的招法,在途中“以武会友”,保镖成功。从此,他以精湛的技击功夫、独特的戳脚翻子风格蜚声武林。由于他精研戳脚翻子拳、地趟拳,并擅长软器械如流星锤、九节鞭、虎尾鞭(杆子鞭),所以,被北京武林人士送一雅号:“花鞭吴斌楼”。
1935年,在中山公园五色土演武会上,吴斌楼同当时的恒寿山、赵鑫渊、刘德胜、刘月亭、王荣标、尚云祥等老武术家一起,被授予了“十老武术家”的荣誉称号。其时,吴斌楼年仅36岁。同年秋,他在南京遇见了湖北武林传人姚志广老先生。姚志广是戳脚翻子的嫡系传人,河北魏家戳脚翻子就是姚志广的祖先姚振芳传授的。吴斌楼与姚志广素昧平生,相见之后,当时在武林已颇有名气的吴斌楼不耻下问,虚心求教,并会同姚志广将河北失传的十八趟燕青番子按老谱整理出来,为丰富戳脚翻子的内容作出了重要贡献
由于吴彬楼在全国武术比赛中崭露头角,1939年,他被当局指定参加武术代表团赴日比赛。当时,正值日寇在华发动侵略战争,一些武林同道纷纷劝说他不要去日本,以免担汉奸的嫌疑。吴斌楼思考再三,还是决定去日本,临行前他说:“此次东洋之行意义非同寻常,我要以武术扬我国威。”
吴斌楼一行到达日本东京后,立刻有“东京拳道联盟”的人来下战书,点名要他迎战日本搏击名家嘉廷真雄,吴斌楼立即应允。
第二天,吴斌楼如期来到“东京拳道联盟”的竞武场,看台上坐满了东京市民和日本士官学校的学生。在一片欢呼声中,矮胖壮实的嘉廷真雄身穿武士服出场,他傲慢地瞥了一眼吴斌楼,完全是不屑一顾的神情。吴斌楼一身中式武士劲装,气定神闲地站在场中央,也冷冷地注视着他
比武开始,嘉廷真雄一声狂叫,上步冲拳,闪电般向吴斌楼袭来。吴斌楼不慌不忙,用“搂、打、搪、封、压”等手法,化解了嘉廷真雄几招凌厉的攻势。嘉廷真雄见几个回合下来,连这个中国武师的衣襟都没碰到,不禁恼怒,使出柔道中的背负投抓住吴斌楼的衣襟企图将他摔倒在地。
吴斌楼借力打力,一个“狸猫上树”,挣脱他的抓扯,顺势使出一招“大小翻车”,将腰粗体壮的嘉廷真雄撂倒在地……场内顿时一片哗然。
嘉廷真雄迅速站起来,这回他冷静了许多,知道眼前这个中国人不好对付。定了一会儿神,嘉廷发力大喊,抬腿向吴斌楼踹来。“前踢,倒踢,后旋踢”,攻势更加猛烈。
日本人竟敢用脚,这实在是班门弄斧了。要知道吴斌楼是戳脚翻子门的高手,专门就是以腿打人的。吴斌楼微微一笑,立个门户,突然使出一连串精湛的腿法:跌子腿、蹬子腿、跺子腿、搓腿、架标腿,直打得嘉廷避无可避,终被吴斌楼一脚踢出老远,跌倒在地……场内立刻静了下来,人们睁大眼睛目睹他们的武术高手是怎样艰难地一次次爬起,又是怎样的一次次跌倒,最终嘉廷真雄再也爬不起来,无力地瘫倒在地上。
这段史实,我多次听家父及族中长辈谈起,但是每次问到老爷子本人,他总是轻描淡写说:就是个比武呗,他(指嘉廷真雄)站起来我就把他撂倒,再站起来我就再把他撂倒,末了就认输了。他自己不事渲染,我倒是听我的大伯父说起过,老爷子在日本比武也是担着极大风险的。当时虽然没人公然规定,但是“许输不许赢”几乎成了大伙心照不宣的一个原则。所以,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老爷子比武中也曾想不伤对手面子,让他知道厉害自动打个平手就算了。可是那个嘉廷真雄不知天高地厚,已经倒地好几次了还腆着脸爬起来打。最后是打得他实在没力气爬起来了,才算认输。大伯父骄傲地对我说:“以你老爷爷的功夫,一招就能废了他。可当时谁敢使狠招啊,只能借巧劲儿摔他,跟糊弄孩子差不多。”
当时,日本军队在中国战场长驱直入,国内反华的情绪非常高涨。他们本想在这次比武大败中国武师,也好借机羞辱一下中国人。不想出现了相反的结局,日本一些市民和军人受不了,连日围攻吴斌楼等人下榻的旅馆。最后还是“日本拳道联盟”的人出面将中国武术代表团一行人送出了东京。
吴斌楼日本之行,成了一段振奋国威的佳话。归国途中的船上,一位叫马克西姆的德国人不知怎么知道了吴斌楼在日本比武获胜的消息,非要与他较量剑术。吴斌楼推托不过,只好应战。当马克西姆和吴斌楼在甲板上各自亮出兵器摆开架式的时候,这个洋人吓了一跳。只见吴斌楼手持一杆三尺长的大烟袋杆,示意他进攻。原来这是戳脚翻子门的独门兵器拦面叟。马可西姆冷笑一声,举剑向吴斌楼的胸口猛刺,吴斌楼向左闪身,右手持杆从对方剑下顺时针方向缠住对方手腕,烟袋锅一勾,马可西姆惊叫了一声,手中长剑落地,威风尽失。
8 回到北京后,一些汉奸举办堂会,请武术界助兴。吴斌楼因为名声在外,被点名献艺。在日伪的淫威下,他被迫登场,国仇民族恨象烈火一样在他心中燃烧。但见他怒目横眉猛挥拦面叟,突然纵身跃起,彩色大灯破碎落地,霎时满堂黑暗,呼声顿起。日伪爪牙再点灯捉人时,他早已离开了会场,远遁他乡了。吴斌楼此举声噪一时,终于打消了某些武林人士的误解,证明了自己的清白。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吴斌楼就创办了艺林国术研究社,授徒习武,传播中华武术。他一再教导弟子要讲究武德,指出武德中最重要的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抛弃门户之见。他曾深刻地分析:“当前的国术界有一种极坏的风气,就是吹牛,有的人为了自己的名声要吹,为了自己的门户要吹,为了赚钱要吹。既然要吹嘘,自然就要踩下别人,以标榜自己。”吴斌楼对这种风气深恶痛绝,他教导弟子要“以武会友”,在不改变本门的特长、本门风格的前提下,对别人、别门的长处要“张开大嘴吸收过来”,“东西再好,没有功夫不行。”他反对迷信名拳、迷信名师。他说:“名师出高徒”,固然重存在,但更多的是“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傅。”在教授弟子的过程中,他将自己所学,所悟的拳理,都毫无保留地奉献出来
值得一提的是,吴斌楼在丰富拳术套路的同时,又发展了戳脚翻子门派的器械套路,其所独有的是:地趟滚龙刀、双头蛇、拦面叟、鸡爪钩、牛头大镗和双镗,分水峨眉刺,鸳鸯盆、判官笔、龙头杆棒、虎尾鞭等。
吴斌楼武艺超群,为人豪爽仗义,深得武林同道的敬佩,就是社会名流也和他交往。二十年代,吴斌楼住在白塔寺宫门口时,鲁迅先生就住在附近的阜城门内西三条胡同。二人一文一武,虽不是同道,但是鲁迅先生十分欣赏吴斌楼的武功和武德,常和这个小他近二十岁的武林才俊来往。吴斌楼走镖成功后,鲁迅曾饶有兴趣地向他请教《水浒传》中林冲、武松、鲁智深等人武功的渊源,并提出书中一些比武场景的描写是否符合现实生活中武术打斗的规范等问题,吴斌楼则根据自己的理解详细地给予解答。后来鲁迅先生还将两柄自己亲笔题字的折扇送给吴斌楼,以为纪念。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笔者在老爷子的卧室里还曾见过这两把折扇中的一把,题字的内容是没有印象了,只记得落款中有“树人”字样。老爷子说这是鲁迅先生送的扇子,还解释说树人就是鲁迅。我当时还心存疑惑,因为彼时还不知道鲁迅原名周树人呢。三十年代,在首届国术大赛上,吴斌楼高超的武艺引起了爱国将领冯玉祥的注意。冯玉祥将军百忙中接见了吴斌楼,称赞了吴斌楼的武功和为人,并手书条幅相赠。可惜,这幅墨宝在“文革”中散佚了。 解放后,吴斌楼任全国武协委员,北京武协副主席,多次担任全国武术比赛裁判。这一时期,吴斌楼为弘扬中华武术,开始破除过去的门户之见和收徒旧规,广泛教授学生。他摈弃了武术传授中的不科学成分,吸收了体院训练法的长处,并学习了体委编创的甲组拳、甲组剑等套路,在业余体校高级班兼课期间,他的教授法卓见成效。
1977年初的一天,老爷子照例凌晨三点钟起床,洗漱后,独自来到院外的胡同里活动筋骨。也是合该出事,一向行事谨慎的老爷子竟没注意到夜里下过霜,沥青路面上结了一层薄薄的冰。他来到空无一人的街上,循老例一个前空翻,落地时脚却一滑,摔在地上。毕竟是年近八旬的老人了,这一下摔得肱骨骨裂,遂卧床休养。不数月,一代武术大师吴斌楼即与世长辞,走完了自己传奇的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