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牛是吃苦耐劳、努力奋进的象征。在农耕社会,牛是人类的义畜、是“好伙计”、是“劳动工具”。耕地,拉车,都离不开它。
牛,成为了中华民族最有“品”的义畜之一,自古就流传着关于牛的各种象征意义的佳话、神话、风俗、诗词与典故……如祝福语:身体健壮如猛牛,孩子进步如犊牛,爱情专一如牛郎,钞票多多如牛毛。如诗词:“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奋进新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做更牛的自己——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为民服务孺子牛。它更多体现在对民族文化内在精神塑造与外在的行动上。以牛为标,化牛入性。
牛,浑身是宝。牛奶,牛角,牛皮,牛鞭,甚至牛粪都可以取暖。我们每个人都享用过牛身上的宝。从小就开始喝牛奶,吃牛肉,长大了,还要立志当“牛人”。
牛,不挑食,不乱跑,不乱叫唤,就知道多干活;人呢,有时候吃着牛肉,发着牛脾气,还吹着牛皮。牛,比人厚道。
牛年,爱耍牛脾气不讲理的人,咱敬而远之;爱吹牛皮不干事的人,咱一笑而过;整天牛哄哄看不起别人的“牛人”,咱也不巴结。
牛年,少吹牛,多干事,自奋蹄!
武术馆校、武术社团、武术代表人物提供文字、图片等新闻素材,免费为您宣传。E-mail:709882957@qq.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全球功夫网系信息发布平台,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