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杭州亚运会的临近,地处大运河南端的拱墅区用精彩纷呈的武术非遗活动营造出浓浓的人人习武,共迎亚运的武林风。
第一项:武术进入学校。4月25日大运河武术文化节在杭州人民小学拉开了帷幕。光临盛会的嘉宾有拱宸桥街道办事处主任吕东东、拱墅区教育局副局长刘志华、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汪小含等。应邀出席的还有中国武术研究院研究员陈国荣、中国武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专家吴彬、王培锟、陈顺安三位九段、湖州青泉文武学校校长周青泉八段 、《中华武术》主编李平、王涛、湘湖讲武学堂智库专家凌耀华、严国兴、巩式通臂拳传承人毕瑞棠等。
本届武林大会以亚运会为契机、依托首届大运河武术文化节,在规模上迭代更新,在形式上取得突破,进一步推广非遗武术巩式通臂拳,挖掘武术文化内涵。刘志华致开幕词,汪小含宣布开幕。
百年巩式通臂拳与百年历史的人民小学携手演绎出非遗的精彩。身着五颜六色运动服的千余名小学生在老师的指挥下,一招一式彰显了传统武术的手眼身法步,点然了学练武孩子们的激情。
吴彬九段观看了的精湛表演后,鼓励孩子们好好习武,好好学习,健康成长。
本次武林大会,从基本动作到融合传统文化元素,让“”武术+”课程变得更好玩、更有趣,充分展示了人民学子阳光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百年拳种进百年学校。学校以传统武术为载体、以巩式通臂拳为枢纽,将武术教育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优化整合。杭州人民小学将继续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武术文化。
少年强则国强,在亚运会即将到来之际,人民小学的孩子们练胆识、强体魄,在“以文化人,以武育人”的理念下,以武明智、以武健体,以武养德,努力成为有朝气、有愿景、有激情、有家国情怀的新时代好少年。
首届大运河文化节收到了中国武协副主席、国家队领队田苏辉和阿根廷武术俱乐部创始人陈敏女士的的视频祝贺。
第二项:由拱墅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承办的“指津.非遗谭”大运河非遗讲坛第三季第2期《中华名拳-巩式通臂拳传统体育游艺》在杭州市人民小学报告厅举办。非遗传承人毕瑞棠、毕魏、周敬荣、和周凡一家三代投身非遗事业,外孙周凡常年致力于非遗进校园,巩式通臂拳进杭州市人民小学,百年拳种进百年小学,“人人会打一套拳”,以武术为抓手,融合传统文化教育,打造“一文一武”品牌,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育人品牌,成为非进校园经典案例。“指津非遗谭”以此案例分享其传播策略。非遗进校园,不光要“说了要做好”,更要“做好还要宣传好”,在社会上形成一定的“势能”,加大“声量”,更有利于非遗武术的传承和推广。
第三项:《中华武术特色小镇》揭牌仪式。当天下午在大运河广场巩式通臂拳传承基地举行了中国体育报业集团《中华武术》杂志给拱宸桥街道授予《中华武术特色小镇》揭牌仪式。杂志新老主编李平、王涛,街道办副主任王佶敏,邀请吴彬老师与她们一起分享高光时刻。
王佶敏表示,在过去一年里,拱宸桥街道以“大运河武术名人大讲堂”和“人人学功夫公益大学堂”两块内容,持续推进“人人会打一套拳的全民健身愿景,使拱宸桥成为继萧山瓜沥之后,杭州又一处”中华武术特色小镇“。之后计划每条街道、每个社区都建立武术队,拐角遇见中国功夫,将成为拱宸一景。
中国武术研究院研究员陈国荣、专家吴彬、王培锟、陈顺安三位九段、智库专家凌耀华、严国兴、周青泉等见证了揭牌仪式,并挥笔题词。
第四项在浙江省非遗文献馆举行大运河武术联盟授牌仪式、举行盟友论坛、传统武术展演交流大会。
让大运河武术文化遗产“活起来”!地处运河最南端的杭州市拱墅区运河传统体育产业发展协会应运而生。在政府主导、专家支持、市场推动下,多年多年来致力于将沿岸各省市武术组织、院校资源、市场主体等串珠成链,合力形成大运河武术文化联盟,以大运河为基线,辐射全国,定期开展非遗保护,专家诊断、武术论坛、名家讲坛、竞技展演、影视旅游、等品牌活动,以市场化为原则,“打破地域、拳种、思维、边界”、“合心、合力、合势、整合资源”,秉承“四合四破一原则”,共同打造种过运河各省市共享的武术品牌。
目前打运河武术联盟已有80多个单位和组织加入联盟。这次到会参与授牌的有56个。
首批授牌联盟单位有:(排名不分前后,按拼音字母排序)沧州龙廷武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郭录廷、沧州通臂劈挂苗刀研究会郭桂德、淳安县武术协会李永龙、淳安县毅龙武术学校许壮毅、海宁市武术协会郭军勇、杭州巩式通臂拳非遗传承中心周凡、杭州品凯口腔医疗集团江家有、杭州乔迪武术培训有限公司乔迪、杭州富阳区武术协会吕永良、杭州市拱墅区石桥街道景春红色义工太极队历金伟、陈顺森、杭州市拱墅区武术协会金晖、杭州市临安区太极拳协会黄秋群、杭州市武术协会严康寅、杭州市余杭区武术协会严发展、杭州市萧山区武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龚永灿、湖州南太极研究总会刘健平、湖州清泉文武学校周清泉、湖州铁根武术发展委员会孙永良、淮南市东方武术学校毛天春、淮南市田家庵区武术协会蒋世惠、黄梅媛栎功夫文化传媒公司袁媛、黄山市武术协会舒云泽、黄维桩拳社黄维、济宁市查拳运动协会王建军、嘉兴市吴式太极拳研究会俞贾松、建德市天罡拳协会俞宝麟、江西李渡酒业有限公司余鹏程、金华市武术蛇拳研究会傅国钢、乐清市南拳协会王顺余、聊城市武术协会郭新全、宁波文深武道俱乐部李文深、钱塘新时代习武健身俱乐部王国梁、衢州市衢江区武术协会郑志剑、瑞安市武术协会何光新、上海晗章健身俱乐部有限公司张海峰、上海平凉精武太极示范基地储建培、深圳市太极拳研究会李英红、深圳市武术协会尚志刚、随州市智伴武学体育文化有限公司程刚、宿迁市武术协会杜建平、遂昌县布衣拳研究会周方群、遂昌县武术协会郎淑美、遂昌育才中学毛卫华、台州市德彰太极拳俱乐部方匡掌、台州市武术协会南拳协会黄德智、温州市瓯海区武术协会黄亚武、温州市田式太极拳协会吴坚毅、萧山武术协会瓜沥分会航坞山陈式太极拳队丁仁金、义乌市宫门八卦掌(拳)协会李求平、永嘉县区医院武文化研究会苏立雷、张家港市武术协会陈亚碧、浙江蓝盾武魂韵研究所傅素娟、浙江省传统南拳培训基地黄亚武、浙江协晟建设有限公司孙小华、舟山市定海陈式太极拳健身推广中心金志高、上海浦东新场东育太极拳服务社翟永生。
授牌仪式之后举行了盟友论武。最终荣获优秀论文奖的有:黄维武术站桩调病的实践案例谈武术健身康复功能;衢州市柯域区实验小学汪云良老师谈基础教育课程对传统武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几点思考;非遗巩式通臂拳传承人周凡试论非遗武术进校园宣传之重要性;杭州市拱墅区传统武术产业发展协会周敬荣就发展传统武术“管理人才”的培养的重要性的论述等等。
大运河传统武术展演是首届文化节的重头戏,展演项目有:陈式太极拳、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非遗田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南太极、四十二式太极拳、三世七太极拳、二十八式太极剑、陈式四十八式太极刀、劲扇(第三套功夫扇)、孙式太极双剑、拳术开四门、八仙拂尘剑、六合拳功、八卦掌、对棍、功力拳、巩式通臂拳、岳家拳、八极拳、查拳、天罡拳、象形拳金东蛇拳、南拳王家拳法四门拳、翻子拳、六合螳螂拳“短锤”、非遗“燕猫鸡拳”、虎威鹤形拳、合一通臂、布一拳、玉环“五支拳”、南拳擒龙手、福云剑、武魂韵单扇等,这群经历了三年疫情磨砺的武术人,带着热爱、带着激情,走出阴霾,奔向阳光,上演了一台武术的饕餮大餐。
大运河武术文化联盟像磁铁一样将天南海北的拳友吸引到拱墅区,品非遗,磋技艺,会武友。
第五项,中华文化讲师团“十场千人宣讲活动。论坛的主持人为中国武术研究院湘湖讲武堂首席专家陈顺安九段。
王培锟教授做了《武术与健康》的专题报告,从科学的角度,讲解了武术对健身、防身的重要作用,受到了在场拳友们的热烈欢迎。
杭州市人民小学校长、高级教师廖红就武术非遗项目进校园对学校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更新教育理念,深化教育改革,促进少年身心健康、增强体魄、建全人格、锻练意志,并带动更多的中华文化融入学校的办学思路作专题演讲“以武为媒,弘扬中化传统文化》。
吴彬老师曾任国技武联、亚武联技委会主任,朋友遍天下,讲述了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武术申奥等一系列热点问题,特别提醒武术规则的制定应与国际武术现状相适应,才能有利于武术在国际上推广;
陈国荣先生曾长期担任国家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国际武联技委会主任,对武术运动在国内外的发展趋势了如指掌,对武术进入2026年青奥会充满了期待。他还就新时期武术文化教育发表了独特见解,对恢复“武化”概念,强调了武化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陈顺安九段强调了竞技武术与社会武术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周青泉校长讲述了民办武术馆校的经验和成果,介绍了他们文武学校“三康教育办学理念”,以文武结合动静相济“为教学方法,积极践行全面素质教育,将武术引入课堂,形成“清泉教育现象”,得到国家教委的充分肯定。
《中华武术》杂志是目前唯一的国家级的武术刊物,李平、王涛两位主编结合办刊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在风云变幻的新闻竞争中如何发挥自身长处的经验,运用杂志的优势举办优秀武术人物、组织、事件的评选,开创了大学堂的优质品牌,促进屋术在国内外的推广。
智库专家高级教练,77岁高龄还坚持每天亲临现场传授传统武术,为湘湖讲武学堂献计献策,从大运河的历史谈及对武术文化的看法,特别强调运河联盟做好非遗项目的挖掘整理的重要性。
三届全国智库专家严国兴酷爱推手,曾三次荣获全国冠军,培养了一批顶级选手。2019年被评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太极拳人物”之一。他认为练太极套路的人都应练推手,才会全面地理解太极拳,发挥太极拳的功能。
浙江传媒学院绍有学教授新媒体时代中国武术海外传播体出了自己的见解,对武术海外传播尽快建立自己的标准化数据的必要性。
浙江省中华文化学院交流处处长、浙江海外传播促进会秘书长张建伟从小喜欢武术对如何利用互联网传播武术体出了自己的看法。
第六项名家大讲堂。重头戏《福云剑》教学培训从5月1日至2日精彩亮相。来自深圳、海盐、绍兴、长兴、杭州等地的32 位学员参加了培训。由功勋教练张鸿飞主讲,陈娟、何连红、刘静伟助教,传授“福云剑”。深受欢迎。
大运河文化联盟海将不断推出优秀传统武术项目,分享给广大习武者,让更多的名人名拳走进寻常百姓家。
大运河武术文化节的操盘手、设计师陈顺安九段总结:通过首届大运河武术文化节的成功举行,起到了促进了武术界的团结,形成新的大运河武术文化,让运河沿岸的武术品牌共赢共生共同发展新业态。
京杭大运河蕴育了优秀的中华文明,繁衍出千姿百态的传统武术的传说与历史典故。如何使它在新时代发出璀璨的光芒,产生与时俱进的效果是我们这一代有识之士应该有所作为的担当。
首届大运河武术文化节的指导单位:浙江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促进会、主办单位杭州市拱墅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拱墅区拱宸桥街道办事处;承办单位杭州拱墅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浙江省非遗文献馆;承办执行杭州市拱墅区运河传统体育发展协会;协办单位大运河武术文化联盟、拱墅区老年人体育协会;赞助支持江西李渡酒业有限公司、杭州品凯口腔医疗集团、浙江协晟建设有限公司、浙江塔牌绍兴酒有限公司。
首届大运河武术文化节取得了园满成功,人们不仅看到了作为总设计师、陈顺安老师的人格魅力,运筹帷幄,还了解到强将手下无弱兵的团队:毕魏一家齐上阵,表现出无私的奉献精神,尤其是在老母亲住院的特殊情况之下,还能将后勤部长的角色演绎得这么好。我们抵达杭州东站时迎接的是她的弟弟,离开时送站的是她的先生,不麻烦别人,专麻烦自己。以切都是为了88岁高龄的老爸毕瑞棠倾其一生终爱的巩式通臂拳,她专心致志地把孝顺做到了极致!还有不得不提的十七阿哥,他无处不在,既弥补了突发的细微的“漏洞”,又锦上添花了许许多多的温馨。大运河武术文化节有了首届就会开花结果,可持续发展……

陈国荣(坐中间者)发言。


陈顺安九段持话筒主持。

人民小学校长廖红。

“精气神”为吴彬老师在武术特色小镇揭牌仪式上给巩式道臂拳毕端棠一家题词。

87岁吴彬与88岁毕瑞棠切磋武艺。

巩式通臂拳传承人88岁毕瑞棠与外孙交手。

集体练巩式通臂拳为杭州人民小学学生。

集体练巩式通臂拳为杭州人民小学学生。


特色小镇牌后大合影。
武术馆校、武术社团、武术代表人物提供文字、图片等新闻素材,免费为您宣传。E-mail:709882957@qq.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全球功夫网系信息发布平台,文图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